人们读报纸是有偏好的,有人关注时政、有人关注八卦。
所以一般来说有读报习惯的人,看习惯了一种报纸,基本上都会有购买惯性。
在这场报界大冲击中那些名气大的报社的报纸销量,虽然也受到影响。
但《时闻早报》抢走的市场,受到冲击最大的不可避免的就是那些中小报社。
最简单的原因就是,习惯看报的人,财力先不说。
除了不用工作的人之外,大家每天看报的时间是有限的。
吃早餐的时候,上班坐公交车等等空闲的期间,时间其实并不充裕。
所以绝大部分人购买报纸,一般都是3份以下,甚至绝大部分人买的也就一两份而已。
但人类又是最奇怪的生物。
在看惯了某份报纸后,一般人不会去换其他报纸看,可你要是告诉他,这里有一份报纸是免费。
问他要不要时,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随手就拿走一份。
甚至以往不看报纸的人,也会好奇的想看看免费的报纸,到底都有什么内容。
而时闻早报又是以明星八卦、马经和美食做主要内容。
美食先不说,在港岛这个快节奏的城市,明星的八卦和马经绝对会吸引至少一半的人去关注一下。
一旦产生了好奇心,三天之后产生初步阅读习惯的人。
绝对不会在乎花1块钱买月卡,在等公交的时候,从报亭拿一份《时闻早报》在路上看。
初一这天,3万份报纸虽然一直卖到下午4前才卖光了。
可这结果不仅没让方展博,和《时闻早报》的所有员工担心。
反而一扫昨天除夕夜,他们全员仅仅只是在家待了3个小时吃年夜饭,就全赶回公司加班加点的烦躁和担忧。
甚至也因为这一天的3万份销量,让全港大大小小的报社,开始把《时闻早报》当成了报业的毁灭者和生死之敌。
可以李长亨的专用律师团队的能力,至少方展博不会犯法律和条规上的错误。
没法在官面上压制《时闻早报》,其实也就等于说没人能阻止这家报社的崛起了。
到了初二,5万份的报纸果然如大家预料的那样。
不仅卖光了,还比初一早了2个小时。
甚至中午11点多,就有报亭打电话,追着报社让他们加印。
可不管是在珠宝店工作了2年多的方展博,还是霍布斯和李长亨都明白,有时候饥饿营销是好事。
真正考验的是三天的真正免费期之后。
1块钱虽然不是给报社,但这钱是不是给报亭其实都一样。
毕竟1块钱在这年代虽然仅仅只是坐5次公交车的钱,可就是有人不愿意付这钱。
好在事情的结果还不错,又或者说在这个娱乐匮乏,信息来源也就报纸、电视、口传的年代。
很多人确实养成了看报的习惯。
有了庞大的群众基础,三天一过,读者面对报亭老板,笑呵呵拿出一张画着一个个格子,拿一份当天报纸,就花掉一个小格子的小卡片。
说一个月只要1块钱,这个月就能天天看《时闻早报》。
至少三分一的人,想都没想就掏钱。
而且,或许是这三天掀起的骂战,和至少9成的报社公开抵制《时闻早报》。
反而让这份全世界第一个公开免费发行的报纸,获得太多、太多的关注度。
5万份报纸在全港180家报亭的售卖下,拖到初三下午3点的时候,还是顺利卖完。
甚至按照单个报亭的销售量来算,初三这天的销量其实比除夕的86家报社还要高。
而这也代表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时闻早报》,和普通人对这份报纸的接受程度也在提高。
这下,《时闻早报》算是真正的轰动了全港。
狼来了也不仅仅只是口号而已。
毕竟整个港岛的读报群体,是有个最多人数天花板的。
一份10万份发行量的报纸出现,就等于抢了其他报社的顾客和生意。
可所有报社想围攻《时闻早报》时,有人很快发现仅仅过了三天就变的不可能了。
初四这天,报亭、报摊上居然出现以往极少看报的大妈和一些退休的老头。
这些人买上一份《时闻早报》,不看八卦不看美食、更不看本来就被报社不在意的本港时政。
反而第一个看的就是马经。
没错,就是马经。
你要是问十个港岛人,绝对会有1个人说发财的途径就是买马。
未来光赛前分析、预测,赛后总结,就能养活140家大大小小的专门靠马经吃饭的报社。
而第一个吃螃蟹的《时闻早报》,瞬间成了马经始祖和无数报社,还有哪些想开报社的商人的模仿对象。
可除非你也免费,否则那些靠着买马来做发财梦的小市民,绝对不会放弃已经开始习惯的《时闻早报》。
一步先,就步步先的定律,在内容一旦相差不大的报业中,那就是真定律。
初三这天,颜同、蓝江和陈细九带着各自老婆,来到山顶大屋的时候。
一见陪在李长亨身边的方展博这个黑炭头时,立马就眼睛一亮。
这家伙这几天的时间内,就从一个珠宝公司员工,瞬间转变成媒体和广大市民的宠儿和羡慕对象。
李长亨对着颜同三人只是点点头,却直接喊他们老婆‘嫂子’,顿时让三人激动的嘴都咧了起来。
然后得知阮梅在厨房准备晚餐时,立马让自己老婆去帮忙。
颜同立马笑着对方展博问道,“展博,我管区里的那几家金店、酒楼和凤楼。
都在吵着让我帮忙问问你,是不是能签一个半年,或者至少也是3个月的广告位合同?”
方展博还没说话,李长亨倒先诧异的看着他问道,“凤楼?”
黑炭头耸耸肩,“老板,很多凤楼是有牌照也合法的,而且他们也就是把一张不露点。
只是胸前车灯大到让人窒息的美女照片,刊登在马经一版里。
而且真说起来,全港所有报社,也就两三家不接凤楼的广告。
相对于市面上大量带颜色的报纸,我们已经干净的不能再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