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火教,是对于教众标志火焰的一种称呼实际学名叫做琐罗亚斯德教。
该教派起源由查拉图斯特拉创始,约在公元前628年—前551年的某一天,是人类古代文明宗教最早起源的教派之一。
巧合的是佛教起源也在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比琐罗亚斯德教和佛教起源更早的宗教很可能是苯教也能被称为萨满教,而比宗教更早的起源是文明。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和华夏文明,到底哪个更早已经无法可考,而华夏的道家源远流长,道家最早追述到《易经》而具体年代已经不可考。
大约在上古时期,人皇伏羲的年代就有了道的概念。
而后世熟知的基督教则是在公元1世纪,***教则要公元6世纪才会被创立。
所以拜火教远比基督教、***教要早的多的多,前文所说多是在西方波斯传播,经历过数次重创,直到最后被剔除世界性宗教。
其中一次重创就是亚历山大东征,基本灭了以波斯人为主的的拜火教,导致该教东传。
前文说过,拜火教后有分支摩尼教也叫做明教在唐朝武则天时期传入中土,到了唐玄宗年代明令禁止列为邪教。
但是在同期的回鹘却被尊为国教,一直到回鹘被蒙古人所灭。
在两宋时期,吐蕃高昌国摩尼教也是国教地位。
方腊更是明教教主以摩尼教为号召起义!
之后长达千年明教在华夏地位非常重要,元末明教抵达顶峰后被朱元璋所灭。
明史中的明教到底如何,这里没法说原因……
不过不是没有侧面来介绍明教,金庸先生笔下的《倚天屠龙记》就有对明教的重点描述。
当时明教是反元的主要力量,更有着‘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的教义。
不过这却不是拜火教的教义,也许可能是金庸先生的杜撰,又可能是传递千年后的本土化修改。
陆衡向这些人了解了如今的拜火教教义,简单介绍下(不能深入有兴趣自己查)大致是二元论,就是人在创世的时候就有善恶两元,而且拜火教没有轮回的概念,只有最终审判。
拜火教的教义中世界是死亡后会回归善恶又或者光明和黑暗,最终等待审判,至于这个最终审判的结果是什么不得而知。
这与华夏的道生一、一生二又或者太极生两仪的基础逻辑相违背。
更与基督教的一切万物归于主的教义完全违背。
拜火教的教义和传说虽然也有神,但是和基督所谓主和道家追求的完全不一样,更类似是一种规则可以代换成所有事务都有规则,拜火教义称之为‘佛奇’。
而且这个规则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就这和诸神文化都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不管是西方的北欧神话、希腊神话、苏美尔神话,又或者东方的印度神话体系,又或者华夏神话规则都是不变的。
从这点上分析很可能是基督教把拜火教打为异端,还是东方的唐玄宗把明教作为异端的原因。
拜火教直接否定了上帝是一切的根本,也否定了东方的皇权天授,更想否决了千秋万代的思想。
而如今拜火教的众人就在眼前,直接把对方打为异端那双方必定交恶。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现,陆衡还希望大宋的商船能够把欧洲贸易给跑起来,海禁是不可能海禁的。
这是一条水上的金矿,陆衡要牢牢的把握在手中!
正所谓屁股决定思想,如今的华夏还是皇权社会,过对于拜火教的教义的确不感冒也是真的。
所以陆衡祭出了对付佛教的同样方法论道!
拜火教的教义和陆衡麾下最大宗教道家来一场碰撞,由道家去最抗拜火教同时相信佛教众人会配合,而陆衡只要隐藏在其后推波助澜即可。
陆衡下令这些拜火教的高鼻子参加论道,可以宣扬他们的教义但是有没有人相信就不是陆衡能够控制。
同时还下令拜火教所有人不许私自传道,必须配合大宋官方的宗教部门监控下才能传道,而且所有信徒都必须在大宋官方正式登记注册。
果不其然,在陆衡的推波助澜下佛道两家先联合起来闷杀拜火教,虽然双方谁都看不上谁,但是中土已经不允许还有其他教派传入中土来抢夺他们的信仰。
加上如今拜火教的人语言也不通,只有一些胡人来翻译,其教义翻译的也很磕磕绊绊处于十分劣势的地步。
对于其他宗教的战争,左慈可是一个生力军亲自下场与这群外国人辩论。
在场所有人对这群外国人所传的想法都云里雾里不值一提,大大降低了好奇心原来就是这么一个东西。
人对一样陌生的物质不管任何,都是靠着好奇心来接触,只要打破了这个好奇心就能抹杀。
就如现在的大宋百姓一样,要么信仰道教、要么信仰佛教,自然是佛道的扞卫者对于这拜火教不值一提,而无宗教信仰的百姓对这个败给道、佛的外来教派觉得也就不过如此。
如果真的有人被这群外国人给忽悠了,也必须要在宗教处报备掀不起什么大的浪花。
就如同后世华夏处理基督教一样,没有了养分的土壤根本无法生更发芽。
不过陆衡却发现,有一个人好似对拜火教十分的有兴趣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没错此人就是原时空一千年后的明教教主方腊!
方腊对于这群歪果仁好似非常的好奇,频繁出入安息帝国的使团。
当然陆衡自信在锦衣卫的严密监视下,方腊翻不起什么大浪,之后方腊竟然自己找道了大宋天子陆衡。
就当陆衡以为方腊是第一个被拜火教忽悠了要成为中土‘拜火教第一人’这个称号的时候。
方腊却向陆衡说道:“陛下,微臣发现这些安息人的制造工艺非常的特殊,很可能会在大宋世家传播,同时这些安息人对大宋的柒器也非常的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