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寿春宣德殿,大宋皇帝陆衡高坐在上今日是一周的大朝,如今大宋并不是向之后明清那样每日都要上大早朝,大宋建立在汉的基础上许多制度沿用汉制。
比如早朝在汉朝就分大早朝,类似明、清的早朝所有高官和皇帝觐见,不过汉制大早朝隔段时间或有重大事件才会召开,大部分都是皇帝召见有关重臣如三公来议事。
对于有后世思维的陆衡来说深刻的知道一句话,‘不重要的事情开大会、一般重要的事情开小会、特别重要的事情不开会!’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大早朝就是了解天下事件的一种渠道,对于信息不发达的古代往往用大早朝来向帝皇来汇报所管辖的事件,那怕是后世一系列的例会、周会其实也是这个目的。
在职场打拼过的人就知道,只要是例会、周会要汇报的事情大部分是不重要的事情,是已经处理任务进度、项目进度之类的东西,通常紧急事件却直接报告领导或老板。
对于国家层面也是一样,消息闭塞才需要日日上大早朝来沟通消息处理事件,那有人质问了汉朝时代更早却是不天天早朝,反而明、清时代更后应该更先进为什么天天上早朝?
这里简单的剖析根本原因就是朱元璋,日日上早朝其实就是朱元璋用皇权和相权的博弈结果,简单来说丞相更像后世的总经理,大小事务会通过丞相来过滤汇报给皇帝。
有的事情丞相能自主处理就先过滤,不行就建议皇帝来处理这就是丞相最大的作用,但是朱元璋疑心重不信任丞相,认为这样权利过大所以在刘伯温后就取消了丞相。
没有人帮忙梳理和过滤后怎么办?那皇帝亲自来朱元璋就是这么干的!加上朱元璋天赋异禀精力比平常人强太多也能接受这样的‘工作’强度,所以明朝开始日日上早朝。
而内阁的出现就是朱元璋的后代,认为‘工作量’太大身体吃不消,需要人来帮忙又不能违背先祖的规定,所以搞出来了一个‘秘书团队’来帮自己工作,久而久之这秘书团队就代替了原先的丞相职务。
至于清朝其实是一种误解,不是早朝开大会制度而是‘御门听政仪’,简单来说还是皇帝与内阁成员(沿用的明朝制度)商议国策,但是所有官员都要在门外等皇帝决定策略,所有大官、小官排排坐等待最高指示的一种制度。
这和传统意义上的早朝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相当于后世董事长、总经理、股东在开大会各部门主管门口等着听裁决的意思,当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制度想象他们称呼人才为‘奴才’就知道,从骨子里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让奴才等再外面不是天经地义?即使如此也在乾隆以后‘御门听政仪’也被慢慢取消。
开大会其实就是一种资源浪费,人的时间成本是有限的,真正的决策层就是那么几个人,而倒古代也就是皇帝,所以那怕古人都会灵活运用王安石就明确提出‘五天一朝’的概念,这也在大宋新政中的一条也是最简单实施的一条。
不过今日的大宋寿春宣德殿内却是一次大会,包括内阁、十二部高官、锦衣卫、皇城司、宗正、司情局、大理寺、央行、廉政公署、军机处、各大在寿春的重要将领、儒将所有重要机关都高官都已到齐。
陆衡在龙椅之上淡然的开口:“各位!‘三年疲曹’之策时间已到、新政也走上正轨,大宋如今休养生息恢复的如何?是否能够出战剿灭曹操?”
别说当初袁术还真的对着这皇宫下了苦工,明明陆衡没有怎么用力说话,特殊的结构却让大殿内的高官清楚听到陆衡的话语。
而如今陆衡重提剿灭曹操一事,一方面正如陆衡所说‘三年疲曹’时间已经到了,另外就是孛儿只斤·铁木真的消息让陆衡有了一些紧迫感,曹操不灭关中、汉中、益州北部大片地区还不是宋土大宋不算一统,马腾和张绣也不会安心的归附。
田丰第一个出列:“启禀陛下,如今河内、并州已在大宋之手,杜杲元帅也破了房县,三年来雷骑营、风骑营、锦帆营不断的袭击曹操腹地,大量人口逃往大宋是时候可以出战!”
“陛下能让章楶军团出漆垣与李宝锦帆营出兵佯攻潼关实则袭击孟津,杜杲豫州军团分三路出兵一路袭击泗水、虎牢,二路北上打散关均为佯攻,以精锐从襄阳出发破上庸入汉中,让曹操无法首尾呼应分割两地。
派出锦衣卫策反弘农杨氏,配合大宋出兵袭击散关亦或者潼关,只要有一关能让大宋精锐进入腹地长安或洛阳可定。
同时赵云军团以江州北上走汉阳、狄青军团出成都共同袭梓潼,更能派出使者让马腾、张绣作为疑兵出武都攻打汉中态势。
如此数路伐曹只要杜杲元帅能打下汉中,亦或者赵云、狄青军团能打下益州腹地,曹操必定可灭也!”
沮授出列说出了自己早就打磨了数年的灭曹之策,主要战场切割成四大区域,函谷关以东的洛阳、弘农地区,四关之内的关中长安地区,咽喉命脉的汉中地区,以及曹操所在益州腹地。
其中洛阳有汜水、虎牢关、孟津渡,长安被四关牢牢守护,益州腹地也是一座座坚城,只有汉中一地只要打破上庸、西城就能直插汉中,此地却是连接关中和益州的关键所在,拿下了汉中就等于困死了关中,更能南北夹攻逐个击破。
所以七路大军灭曹,其实重中之重就是杜杲攻打汉中的精锐,众人对沮授的灭曹支策没有丝毫异议,既然如此陆衡的目光看向了淮州治中杨修。
“修愿意走一次弘农,为陛下解忧!”聪明如杨修立刻知道这是杨氏最后的机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之后就简单了大宋如此大规模的出兵会不会影响新政?所以陆衡看向了司情局范仲淹、王安石、寇凖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