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锄清 >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下旨郑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山沦陷,四万万华人沦为奴隶任人宰割!

万幸!

陛下站了出来。

他就像是黑夜里的一盏渔火,为迷途中不知归途的华人找到了归家的港湾。

陈近南已经泪如雨下。

见惯了清廷各地官府将百姓当做猪狗的他;

见惯了神州大陆无尽百姓在异族的屠刀下哀嚎的他;

见惯了为非作歹抢掠百姓民脂民膏鱼肉横行乡里旗丁的他,在这一刻只觉得自己毕生坚持的理念,终于找到了归途。

他就像是在大海上迷航的船只,骤然见到了绿色大陆;

他就像是电闪雷鸣的黑夜行人,猛然看到了亮着灯火的小屋;

他就像是沙漠里失去补给艰难跋涉的行人,忽然看到了绿洲。

“陛下但有所令,郑家无不遵守!”

陈近南跪在了地上。

这一跪,他心甘情愿。

这一跪,他不是为了君臣大义。

这一跪——只为华夏数万万同袍!

“陈先生,朕且问你,若是想要救援顺塔国,需要多少兵力?”朱慈炯开口询问道。

“一人、一言即可!”陈近南笑了起来。

“一人一言?”

群臣脸色大变。

他们大都是没有见过大海的,却也知道大海之上凶威莫测,莫说是福船、沙船、广船了,就算是永乐朝的宝船,都有遭受了风浪,险些沉没的时候。

那荷兰人占据南洋,势力何其大也!

此人竟然说救援顺塔国,只需要一个人一句话就行了?

朱慈炯若有所思。

陆盈盈顾不得规矩,急切道:“是啊,陛下,只需要陛下一句话,红毛人就不敢为非作歹了啊!”

她们顺塔国,真的只需要来自大陆母国的一个表态就行了!

当年大明还在的时候,哪怕是已经只剩下云南半个省的地盘,西方人也要掂量掂量得罪华夏的后果。

纵然抢夺他们的财货,也只得做的隐秘一些……

毕竟当年的大明,实在是太厉害了!

宝船七出大洋,便是五百年后,南洋土人,提及大明的赫赫威名,还两股战战!

陈近南叹息一声:“我大明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对外族,我大明何时软过!

万历爷末年,我大明西南有播州之乱,又率军援助朝鲜,宁夏又有叛乱,国家疲于应对。

其时,荷兰人先后与大仑山等处,屠我子民。

为了稳住荷兰人,朝廷以《报取回吕宋囚商疏》麻痹荷兰人,然后派遣船只,以使船名义,却是行使撤侨之实。

却不料此举被荷兰人看出了我朝的虚实,其后数次屠戮我华夏子民,累计十数万之多。

当时朝廷因为抽调不出兵力,只得忍下,而后,荷兰人进犯福建,却被我朝抓住机会,将其歼灭大半。”

(明末时期,在福建、广州等地与荷兰人之间大战数次之多,无一不是以荷兰人逃亡作罢,当时的背景,就是大仑山之屠。

可以这么说,荷兰人在当时的明廷已经上了黑名单。大仑山

在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那个被广为流传的《谕吕宋檄》,这玩意是后世某些人编织出来的谎言,出处就是剪接、嫁接自《报取回吕宋囚商疏》,这本奏疏后世尚在,有全文可查。)

群臣默然,当年的这件事,被万历三大征的辉煌给掩盖了。

世人皆知万历年间的三次大规模战役的辉煌,却是不知道在福建这里,明廷一省的地方守军,竟然做出了全歼荷兰这个即将获得‘海上马车夫’桂冠的新晋海洋霸主一支舰队的辉煌。

这是西学渐兴时期,华夏与西方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双方一方出动了东印度公司一大部分战舰,一方以福建一省部分水师为主,结局却以大明一省一部水师的全胜告终。

朱慈炯站了起来,大仑山之屠,乃是后世海外华人被屠杀的开端!

他脸色铁青:“大仑山等处发生的事情,朕是知道的!”

朱慈炯缓缓抽出随身佩戴的长剑,一字一顿道:

“朱门有家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朕今日困顿于鄂豫之间,却是不能亲率战舰,为我华夏子民讨回公道,朕心中甚愧!”

“臣等该死!”

见到朱慈炯这么说,满朝大臣纷纷弯腰及地。

君上受辱,臣子死罪,古人的这句话没有说错!

他们都是大明的朝臣,却是让陛下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过失,虽然说这件事与朱慈炯无关,大屠杀发生的时候,陛下都还没有出生。

但是,朱慈炯身为大明皇帝,有些责任是必须要承担的!

况且,他这么说,明显想要收复海外华人之心,群臣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掉链子。

“传旨延平王郑经!”

刘公公已经给陈近南讲解了大明的规矩,陈近南已经知道了朱慈炯下令取消了跪礼。

他弯腰道:“延平王府东宁总制使陈永华,代郑王爷接旨。”

朱慈炯开口道:“凡我天下华人,皆为朕之子民,南洋吕宋等地华人遭受屠戮,朕甚痛之!

延平王世代堪为国之干城,特赐王牌诰命,承郑经即延平王之位,并赐征南将军位,赐天子剑。

朕命征南将军延平王郑经全权处理南洋诸事!

彼等西洋蛮夷,但有不服,朝廷大军一到,皆为齑粉!”

“臣延平王府东宁总制使代征南将军延平王接旨!”陈近南双手上托,接住了刘公公端来的天子剑。

而陆盈盈等人,已经喜不自胜,热泪模糊了视线。

圣旨等物,待散朝后,内监书写完毕,自会送给陈近南。

朱慈炯散了朝,让杨起隆亲自出面安顿了陆盈盈一行,去往国公馆歇息。

他命张思源、李挺然、朱耷、王夫之、冒辟疆、吴伟业等一众或是实权、或是清贵大臣亲自做陪,在华夏殿召见陈近南。

众人互相行礼之后,各自坐定。

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的陈近南,见到这有点类似西方模式的议政会议,顿时很是惊奇,他左右看看,只见这大殿内,承担房梁重量的石柱,竟然是一众华夏威名赫赫的帝王,心中不由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