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说,这些来应聘的,都是偷奸耍滑之辈,想着凭借投机取巧,有朝一日一鸣惊人。
这些人打的算盘:如果哪天他们也能像投递行这位姑娘一样,不小心蹦出一段名篇,那就足够他们扬名立万,吃一辈子红利了。
不止这几个人替袁冬初可惜。
还有更可惜的,很多人都觉得这姑娘有点傻。
若说偶然所得第一次的那副对联,心里还不太有底。
那这第二次的四句话再出,心里就该有谱了。再不用开这个铺子,凭着她这份名气,毁去之前的婚约,嫁入豪族,过锦衣玉食的日子多好。
或者实在不愿毁婚约也行,让未婚夫收了生意。她自己办个学堂,这么大的名气打底,有的是家族愿意把女儿送来。
而这个袁姑娘,她只管聘几位先生授课便可。
仔细想来,这两次的名句出自这姑娘,简直就是暴殄天物。这么好的机会,终是浪费了。
明白了这些人的目的,袁冬初自然很坚决、很委婉的就把人打发了。
而她在街上巧遇大将军夫人的前后,第二天也是传的尽人皆知。
这当然是双方面传播的结果。
一方面是街头百姓、三姑六婆这些生力军,当时围观的人那么多,爱和人聊天、传些八卦的人总是有的。
诚运投递,京城的人十有八九都知道。
至于大将军,全天下只怕没有不知道的。大将军夫人,当然也是身份顶顶尊贵的。
这两方遇上是什么结果?
若不是亲眼得见,无论如何也不敢想,结果居然是大将军变相给诚运那姑娘道歉。
另一方面,则是当时混在人群中看热闹的几个读书人。
千古名句啊!
立意高远,大气磅礴。
却是出自一个女子之口,就问你信不信?
更让很多人无语的是,就是这样立意高远的句子,是陈子更用在皇帝身上被引出的。
得知这事儿的陈牧心下那叫一个得意。
他就说嘛,这个侄儿混账是混账了点,但脑子好使的很呢。谁见过整日不务正业,到处挑事儿,却一直安然无恙?
他侄儿就是这样的。
因为这小子足够聪明啊。
这种句子,原本只能是有志向的人奋斗的目标。
而这小子,他就能在适当的时候,把它用在皇帝身上。
据他听说,皇帝倒是没以为自己能做到这些,但心下一定是满意的。
因为皇帝听了太监的禀报,虽然没说什么,但当即亲笔写下这四句话,装裱之后挂在御书房里了。
日日看着这幅字,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皇帝有个什么好处,便会想着子更这小子。
袁冬初闷头准备投递行的开业事宜,没时间管其他事情。
而且,她一点儿没觉得摘抄这种名句有什么可自豪的。好处是有,但一个不妥,说不定就给自己惹大麻烦了。
投递行找掌柜的事也办的顺利。
要不说权贵望族呢,人脉就是广。袁冬初和姜成华二人提到想找个掌柜,只隔了一天,姜成华的小厮向秋便带着一个姓程的中年人到了。
这位程掌柜很符合袁冬初的要求,程家是个大家族,在京城还颇有名望。
只不过到他们这一辈的时候,已经是旁支的旁支,分出来好几代了。
族中子弟们多是从小读书,但需要自谋生路。
当然,读不起书,流于贫民的族人也有不少。
这位程掌柜原来是一家大银楼的二掌柜,四个月前摔断了腿,不得已在家休养。
等他腿养好,银楼的二掌柜已经有人了。
他正犹豫要不要另谋出路,有人来问他,愿不愿意去诚运投递京城分号当掌柜。
所以,程掌柜就来了。
做过掌柜,管理经验有,但投递行却不是他熟悉的。
袁冬初在培训其他员工时,捎带也让这位程掌柜听了课。
三月下旬,正当袁冬初一切准备就绪,准备开业时,却收到了津州特意送来的信。
信件两个内容,一个是诚运的大本营牧良镇送往各地投递行的通知。
通知内容:从三月底开始,诚运投递以通州为界。通州以北,只承揽京城到庆州的信件、包裹及代购。
通州以南,只承揽坪州以南的往来业务。
通州暂停一切和投递相关的业务。
何时恢复正常运输,等待通知。
信件的另一部分,是顾天成写给袁冬初的信。
信中说,三月上旬,秦向儒随货船前往和大河连接的昌河。听往来船工说,昌河今年的水势颇大,上游河水中还会有些许冰凌。
秦向儒结合他这两年看过的水文书籍,还有搜集的最近几十年的河道事故,推测这段时间昌河的水流有可能暴涨。
到时,昌河河水会冲击与之相连的大河通州水域,说不定会形成水患。
秦向儒不敢保证这件事百分百发生,只估摸着有六七成的可能。
等秦向儒随船返回牧良镇,把这件想法告知袁长河和刘启元,时间上已经来不及征求顾天成和袁冬初的意见。
袁长河、刘启元商量之后,决定诚运的货船和投递业务,在三月底和四月这段时间避开通州,并向大河沿岸各投递行发下通知。
另外还告知位于通州投递行总号的潘再水,把这事儿告知卓远图。看卓远图以怎样的方式和通州府衙说。
同时,也是让通州的船和鸿江船厂做些适当的规避。
袁冬初看着信,再对照那份通知,心下感叹,他们诚运也有了水文地质方面的技术人员了。
这个事儿有没有可能发生先不说,起码有人在这上面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