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斩碎诸天 > 第二百六十三章 帮你黑化的彻底一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六十三章 帮你黑化的彻底一点

皇帝驾崩,依例全国举哀二十七日。

九月初九,以重阳佳节合团聚之意,移正德灵柩入太庙。遣前司礼监秉笔高凤充山陵使,营建康陵。

从这天起,新皇帝的权力交接流程就算是基本完成。以后的一切,都要算是新朝气象了。

而新朝气象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封赏天下,买个人心了。

其中,各位拥立元勋免不了加官进爵,瓜分权力。

这些年,国库被这些正人君子们折腾的入不敷出,有点尴尬。不同的是,在南海朝贡支持下,皇帝内库却充盈无比。

这第一件涉及到满朝封赏的事,免不了打土豪,开内库。

张太后罕见的没有吝啬,从现在起,整个大明都是哀家和小乖孙的了,以后每年进贡的钱粮,全是我们的,还缺这点?不就是几个钱嘛,没关系,给!

内库的财富,那真叫一个开眼。就算见过世面的三位阁老,也被震的两腿发软。

这更坐实了先帝昏庸的事实,瞧瞧!国库都穷的要跑老鼠了,他的内库里竟然堆着金山银海!

眼看着臣民过的那么清苦,却一毛不拔,不是昏君是什么!

宫里的旧人也被大批量汰换,二十四监被换成太后的人手不说,就连锦衣卫衙门,也被直接交给了昌国公和寿宁侯兄弟。没错,就是正德那两个不靠谱的舅舅,新皇上位,他俩的爵位也升了一级。

这哥俩除了捞银子有一手,哪里懂什么管理?对锦衣卫上下成为国师走狗早有满腹怨念,现在终于得了机会,一上任就想来个下马威,打算把前面那些老人手都找个罪名发落甚至下狱,然后狠狠勒索一笔银子再说。

锦衣卫高层在孙铮授意下,没有反抗,趁机脱离岗位,携带家眷直接转换阵营,投了运河护卫队。

众所周知,运河两岸十里范围,都是国师府管辖,人家可不鸟你什么皇权官威。偏偏现在运河经过数年发展,已经成为整个中原最重要的运输动脉,不只民间有需求,就连那些官老爷,也需要运河的稳定,没人敢在这事上炸毛。一旦运河出事,整个京师要不了半个月就得断粮。

京营官兵,自然还是由那些武将勋贵把持。不过旧军和新军的差异,是个人都知道。

北部边地,经过数年发展,早已不是不毛之地,反而有超越中原的迹象。能够自给供养边军的利润,在满朝文武眼中,早就是势在必行的要害。

新皇继位,新贵们马上就把手伸向早就垂涎不已的新军。

很可惜,新军接到新皇诏书,根本不理不睬。派去接管权力的文武官员,也直接被扣押在当地。然后一切照旧,完全就当没事发生。

最初朝里还觉得有点生气,但是仔细一讨论才赫然惊觉,现在的边军,朝中根本就没有可制手段!

这下麻爪了!

幸好,很快边地诸城,都送来了贺表,表示愿意服从新皇统治。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清楚,大家保持现状不变最好。万一有谁脑子进水,想到边地来搞事,请先问问边军手里的枪同不同意。

还好还好,至少没造反。

那既然边军插不上手,早就被视为盘中餐的四海体系,顺理成章的就落入群狼眼中。

名义上,四海体系可是皇家产业。由皇帝派员接手,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孙铮有意纵容,当然不会冲突了。整个四海体系,从上到下,极度配合。移交权力、帐册,所有老人手净身出户,随后经运河出海,赴南海投奔新生活。

锦衣卫和四海体系的两次退让,让满朝文武吃到甜头,同时也产生了错觉。果然如杨阁老所言,国师孙铮,不过皇家鹰犬,以前仗着先帝撑腰才那么强横,如今换了天子,这样无法无天的奸馋之辈,哪里还有颜面再立朝堂!

念他是长公主驸马,就让他一家在南海依外藩例,自生自灭去吧。

达成这个共识,所有人对南海和国师集体保持了沉默。甚至明知运河有船固定来往南海,朝中皇帝驾崩到新帝登基这么大的事,都没有派正式信使向南海传旨,仿佛这一家子都不存在。

最初是满朝上下觉得这事要想个比较合适的法子去报信,可是一拖两拖,到后来,大家就自己骗自己,权当忘记这个人的存在。

这其实也和孙铮长久以来,在朝中塑造的官场屠夫形象有关。现在新皇上位,大家都忙着抢夺好处呢,谁愿意去招惹一个随时有可能爆发的屠夫?

谁不知道他与先帝情同手足,万一你去报信,他把你当成害死先帝的凶手,顺手一刀剁掉,找谁说理去?

在新帝上位,尚未改元的这半年里,不只是官场上处处在抢地盘,就连皇宫里,也是一片刀光剑影。

太后对正德那些嫔妃中,早就看不顺眼的几个,不是勒令出家,就是圈禁冷宫。甚至有更严重的,直接灌点药弄死,然后对外声称是思虑先帝过度,以致香消玉殒。多少给个死后哀荣,维持皇家体面,算是了结。

朱厚照在南海空天母舰上,默默看着自己老娘一天天黑化,那颗心也渐渐变的麻木。

幸好孙铮早有后手,悄悄将那些被药死的妃子替换救出,挑他还愿意接受的送来南海夫妻相聚。朱厚照不愿意再爱的几个,就借宫中老人的手,悄悄来个改头换面的剧情,安排出宫去和家人团聚,从此隐姓埋名过日子。

到年底的时候,空天母舰上的朱厚照,已经拣回三个媳妇和三个女儿。这几个都是母女同命,一起被太后弄死的。

所以说,别看张太后在念及娘家弟弟的时候,各种心软面善拎不清。但在处理别人的时候,心肠、手段,那是一点都不差。

这几个妃子和公主本来已经死过一次,昏迷中被孙铮接来南海,等她们苏醒见到皇帝之后,都以为是到了另一个世界。尤其是这艘大船的设施用度,明显不是人间气象。

随后她们就见到了国师孙铮,皇帝忽悠她们说,自己一家确实都死了,是铮哥到阎王殿又把大伙救了回来。不过活是活过来了,但皇帝的身份却没有了。大家以后只能用平民的身份生活。

这个说法很符合大明价值观,很容易就被接受。

能够重活一次,还能与皇帝重逢,就已经喜出望外了,哪还敢有别的奢求。

孙铮也乐呵呵当起了三个小丫头的姑夫,在船上对她们做一段时间的适应性培训,随后将她们一起送往国师府小学堂去上学。

太后的心狠手辣,搞的皇宫里那些幸存嫔妃和几个皇子皇女整天战战兢兢。

随后,文武群臣以传统惯例,上奏请新皇册封皇帝诸弟并请尽快就藩。但太后却迟迟不同意,理由是诸皇弟年纪尚幼,需要护持。

孙铮趁机搞小动作,悄悄用仿生人替换了朱厚照那些子女,还有她们的生母。把这些人弄晕送到南海团聚,说法一致,就是他们已经死了,又被国师从阎罗殿里捞了回来,得到了重活一世的机会。这些人正被太后的手段震着呢,得知这个结果,很自然就接受了。

在朱厚照一家大团圆的同时,皇宫里那些被替换的仿生人开始出现各种症状。他们完美的模拟出慢性中毒的情况,在一群太医的精心护理下,一天衰弱过一天,齐刷刷朝着死路上狂奔。

张太后也吓的不轻,她是处理过几个不顺眼的嫔妃和皇女。但是这些人,完全不是她的意思。就算她真要对这些人下手,也不可能搞出这么大排面。情急之下,把太医们训的灰头土脸。

三位阁老得知宫中发生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情,哪里敢等闲视之,前后数次入宫叩阙,话里话外都是劝告太皇太后,这个时间点,你多少注意点影响啊!

张太后本就是个拎不清,这时候哪里还有主意?她只知道这不是自己本意,恨不得赌咒发誓自请清白。可是这时候,怎么可能解释的清,越描越黑说的就是这种。

事涉皇室内务,外臣也不方便插手。阁老们也只能是劝告开解,各种暗示。

然而任凭三位阁老费尽唇舌,甚至张太后亲自到场督促太医全力施治,几位皇女还是先后宣告不治,她们的生母本也同样奄奄一息,得知消息后,也很快撒手人寰,去阴司与女儿相伴。

在正德十五年冬天第一场雪降下时,正德皇帝所留的骨肉,除了新帝之外的三子九女,全都“死”了个干干净净。

这事造成的影响十分恶劣,尽管太皇太后反复声明,此事绝非自己的意思。但这种事,别说民间舆论,就是满朝文武,也不可能和她讲证据。只是在几位阁老的强压下,御史科道都没有上章弹劾,否则一旦引发舆论狂潮,这种皇室丑闻必将导致整个大明陷入道德深渊。

等到张太后意识到自己有可能被人陷害,要求三位阁老对宫中进行排查。三位阁老婉言谢绝了,都到了这一步,还想拖外臣下水?你真当人家傻吗!

内廷外朝的裂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