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孤才不要做太子 >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中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承乾抬头看天的离开了书房区域,很明显,接下来的话他是不能参与了。也不知道老孙会不会给皇帝开点壮阳药?估计不会吧,毕竟老孙一直以来都秉承“没病不吃药”、“能自愈尽量少吃药”的准则,最多也就是告诫一下皇帝而已。

从偏殿出来,在偏殿到正殿的中间,一个属于行宫宦官居住的地方,李承乾见到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

这一次朝堂中的大佬们几乎倾巢而出,三省六部重要的官员也一路相随。毕竟这是少有的皇帝掏钱公费旅游机会,没有人会拒绝。如今朝中各个机要大臣和附属都随着皇帝抵达登州,驻扎起来,跟把皇宫搬到登州来没什么区别。

见到长孙无忌几人无论如何也是要上前打打招呼的。

跟那些住帐篷的官员不同,他们几个才是真正的简在帝心。虽然只是鸠占鹊巢,房间里很是拥挤,但是这里是行宫,皇帝做出这样的安排,只会让他们感觉荣耀。

“太子殿下!”

待到几人行礼,李承乾才回礼,笑道:“房相,舅舅,你们几位刚刚抵达,还是多休息休息的好,怎么也没睡个午觉?”

房玄龄无奈道:“没办法啊,当上中书令,就是变成了劳碌命,之前我等才在兖州处理完政务,如今抵达登州,这一路上积压的政务都送到眼前了,不处理完,可没法睡觉啊。我等在这里聊天,不过是偷到一丝空闲的机会罢了。”

唐俭也在其中,见李承乾来了,不顾站位上前几步拱手道:“殿下来的正好,我们正在讨论关于天竺那边的事情,正好询问一下您的意见。”

询问意见?

李承乾连忙道:“孤现在还没有正式参政,不过是辅助父皇处理有关于商业的奏折,暂且为父皇分忧罢了。既然几位想要说说政事,孤在一边听听,说错了话,几位一笑了之就好。”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对视一眼,暗暗的点头,毫无疑问,李承乾的这一番话对他们而言是最喜欢听到的。

太子作为东宫之主,确实有参与朝政的资格,但是,这得是正式参政以后。朝中分控诸多权力的,是他们几个,真正拿主意的,也是他们。如今太子没有轻蔑他们的存在,反而抱着一丝尊重,很是难得。

挥挥手让身后的张赟去取茶水,李承乾也“入乡随俗”的靠在墙边,等着听唐俭说明情况。

唐俭看了看长孙无忌等几人,见没有拒绝的,就对李承乾解释说:“自我大唐成立以来,鸿胪寺就一直没有停止对外使节的派送。使节上的交锋,是所有国家之间,最常见的交锋手段。高丽、新罗、百济、突厥,甚至是上去后九死一生的吐蕃和大海另一面的倭国,我大唐都派出过使节。

刺探敌情、宣扬国威、缔结盟约,这就是使节要做的事情。如今,我大唐周边的国家,已经差不多摸清楚了。而西域的国家,极西之地,还有南洋、天竺那边的国家,我们却还没有详细的了解过。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能摸清楚敌人的情况,对我们而言,就是损失。所以,微臣提议,应该朝天竺、南洋这些地方派遣使节,宣扬我大唐的国威,招使这些国家臣服,这样一来,我们大唐才是真正的宗主国,万国来朝,指日可待!”

听完这一番话,李承乾忽然觉得唐俭有点蠢。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身在其位,唐俭就是半英明半愚蠢的。遇到这种涉及到他政绩的事情,他就会朝着腐儒的一面靠拢。

宣扬国威?有必要吗?强行装b,易遭雷劈,无形装b,最为致命。只有真真正正、明明白白,光明正大装的b,才是最震撼人心的。当然了,这个时候的装,同时也是实力的代名词。

强大,不一定要宣扬的人尽皆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个祖训,还是很有价值的。但是,人若是犯我,我必犯人这样的处理方式,很是不妥,应该是人若犯我,我整死他!

鼓腹咝蝰这种毒蛇,从来都是很好的伪装起来,不动则已,动则一击致命,正因为如此,它反而比眼镜蛇等招摇的毒蛇,更加致命。

在面对远离大唐的国家时,也当如此,自己宣扬的强大,怎么也有点装b的意思,夜郎自大的故事就是如此。但是,旁人宣扬出去的强大,就不一样了。试想一下,要是吐蕃人、突厥人都承认大唐的强大,他们周边的国家,哪个会小看大唐?

所以,宣扬国威根本就是没用的。不过,刺探敌情却比较重要。

想到这里,见众人都在看着自己,李承乾尴尬道:“众位为何如此看孤?”

房玄龄拱手道:“刚刚见殿下似有所思,可是有什么看法?如果有的话,殿下不妨直说。”

见唐俭也瞪着眼睛看自己,李承乾只好说:“孤哪能有什么看法,其实,孤是觉得,宣扬国威这一点大可不必,缔结盟约也大可不必。说句不好听的话,盟约这个东西,虽然强者有随便撕毁的权力,但是有朝一日咱们大唐主动撕毁掉,怎么也不好看。

如今我大唐国力蒸蒸日上,一眼=看不到尽头,没有必要为了一时的荣耀去招揽一群小国家的尊敬。说实话,很没有必要,当我们对他们能形成有效威胁的时候,用不着咱们主动招揽,他们就服软了。但是现在咱们对这些国家鞭长莫及,就算他们投诚,恐怕连街角的小孩子都明白这种臣服是多么的脆弱。

这其实就跟市井中的流氓招收小弟一样,要是流氓头子自己没有实力,那些小弟还会跟随吗?恐怕除了树倒猢狲散,就是取而代之这两个选择了。

宣扬国威和缔结盟约就算了,一个没意思,一个是自缚手脚。但是探查情况,还是很有必要的。这几年来,先是西突厥,再是高昌、吐谷浑,之后,说不准下一个会是谁。当我大唐的实力足够威慑所有国家的时候,就能予取予求,对于这些取之无用去之可惜的鸡肋国家,还是有必要探查探查的。”

说完这些话,李承乾对着唐俭眨眨眼睛,好像这些不是他说出来的一样。

房玄龄几人偷笑不已,他们之前一段时间都是在奉劝唐俭打消这样的念头,旁敲侧击的,看样子远远没有太子拿流氓说事来的效果好。没见,唐俭已经低头沉思了?

好半晌之后,唐俭才苦笑一声,拱手道:“殿下的话糙理不糙,确实是如此啊。既如此,微臣这就去写奏折!”

再次拱手施礼后,唐俭才离开了。虽然他也是国公,但是不到长孙无忌几人能住在行宫房屋里的程度,不过他也比住在帐篷里的那些好一点,因为皇帝并没有阻拦他们这些人在外面找地方住。靠近行宫的好多宅院,如今都被官员给租了。

唐俭走了,房玄龄显然没有回去继续上班的意思,反而哀叹一声后说:“唐俭好运气啊,封地就在山东,不像老夫,封地靠近僚地,地处莽荒,要是有朝一日去那个地方当刺史,还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

杜如晦笑道:“扛不住也得扛啊,谁让梁洲是你的封地的?”

长孙无忌在一边也开口了:“老杜就不要挤兑老房了,咱们三个里面,就你的封地最好。莱州紧挨着登州,盐碱地虽有,却并不太严重。等你在家里呆的烦闷了,走不多远就能到这里来,看看海,钓钓鱼,不比我们几个自在?”

三人看似在讨论,但是视线都有意无意的往李承乾这边瞟。

听到这里再不明白几人的意思,李承乾可就白活了两辈子。

显然,在分封刺史这件事上,皇帝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估摸着,已经在他们的头衔中安上了某某州的刺史。

安上归安上,上任是完全不可能的。谁不是娇妻美妾一大群的要养活?上任了跟贬谪有什么区别?在这个所有人都把皇帝的分封当成空气的现在,谁要是当真,可就真是得罪所有人了。

不过....

李承乾捂住肚子,弯腰道:“赶回登州的路上,孤为了速度快些,半路上就吃了干粮,没想到吃坏了肚子,房相、杜相、舅舅,孤失礼了,先行告退!”

说完,李承乾捂着肚子丝丝的喘息着,脚下却一点儿也不慢,一溜烟儿的就跑掉了。就连才送茶过来的张赟,都拽着一起去正殿。

看着李承乾落荒而逃的背影,三人互相对视一眼,都无可奈何的笑了。

回到正殿,把张赟刚泡好的茶给放到窗口降温,坐在椅子上,李承乾对着来的方向伸出了中指。

“三个老混蛋啊,在这件事上,孤就算反对皇帝老爹,难道还能帮你们说话不成?要斗你们接着斗,孤才不掺和!这家伙的,孤从长安逃出来都不消停,你们还带着问题追上来,该死的!”

毫无疑问,房玄龄、杜如晦三人说这话的目的,还是想把李承乾拉拢到他们那边去。只要他这个太子为朝臣们说上一句话,皇帝细想一下这里面的道道,肯定会选择妥协。现在两方都憋着一口气对峙,互有输赢。而太子的加入,代表着朝臣们的撂挑子,皇帝不想离心离德,就只能妥协。

可但是,但可是,皇帝是那么容易妥协的?太子代表大臣团体向皇帝发起挑战,是多好玩的事儿?

“夫君,您干嘛对着偏殿的方向伸中指啊,小心有人说您对陛下娘娘不敬。”

一把把秀秀拽到怀里,李承乾笑道:“不会的,除了你们三个,别的人谁知道伸中指是什么意思啊。再说了,我这是在鄙视梁国公他们几个,一个个的不长胡子就长心眼,总是想着把我拖到坑里面!”

苏媛和阿史那雪也走了过来,阿史那雪笑着说:“那要不就这样?”

说完,她也对那边伸出了中指。

李承乾哈哈大笑,说:“对,就是这样,来,媛媛,秀秀,你们也一起,咱们四个人,每个人两只手,就是十根中指。”

苏媛无奈至极,夫君有的时候,总是显得格外的幼稚。

无可奈何的伸出两根中指,苏媛纠正道:“不是十根,是八根,您还有两只手不成?”

李承乾朝着身下撇撇嘴,苏媛好奇的看过去,只见李承乾的两只脚也抬着....

皇帝到底不是为了抖威风而来到登州的,所以登州州府紧张几天的时间以后,就恢复了平常,虽然进出州府变得格外严格,但至少不至于扰民了。

这一次难得朝中大佬倾巢出动,在处理完了路上积压的政务后,房玄龄等人就三五成团的开始走访乡间。

长孙无忌自然是在意税务和人口,房玄龄和杜如晦则是对赵毅治理盐碱地的手段感兴趣,唐俭根本就没留,一路跑到了张俭那边。这俩人在对付高丽这件事上,很有共同话题,鸿胪寺使节出使高丽的时候,可不知道往高丽散布了多少的探子。鸿胪寺,从来不是简单的外交部门。

至于皇帝,则是命张亮召集了东海水师,让他演示一下水战。

作为陆地将军,李世民对水战基本没什么了解,少有的几次河道作战,也没有亲自指挥。更何况,海上作战跟河道作战又不一样,对于海上作战这个未知的领域,皇帝充满了好奇。

更何况,东海水师不属于常备兵力,平常都是寓兵于渔,就算他是皇帝,对东海水师的了解,都是在公文和百骑司密奏纸面上见到的。

“....海上作战就是这样,远距离拼的是弓箭的犀利,靠近以后拼的是投石机的准头,船靠近了,就要拼船体的坚固了,等演变到跳帮作战,靠的就是士兵的血气之勇,这就是海上的三段式作战。

说实话,微臣对太子殿下那一句‘将敌人消灭在进攻的途中’,很是喜欢。海上作战不同于陆上,战况最激烈的情况下,可不是两败俱伤那么简单,恐怕就是同归于尽了,哪怕一方在人头上取到了绝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