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穿越之幸福每一天 > 第253章 一辈子的利害关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而这个指示就叫做,要把工作中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所以,紧接着,在主席在某个能容纳几十万人的大天门前,亲自召见了,从全国各地呼啸奔涌而来的学生群体,工人群体。

在短短五天的时间里头,大京城的大天门,就挤了180多万从外地来的人。

弄的各种招待所,每天爆满。

在这样的特殊的时间里头特殊的场合下,有些人竟然露天的睡着了大街上。

而那些纠察队,都没有说什么。

在这几天的欢声雷动之后,有些领导就开始旧事重提。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自愿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去锻炼自己。”

而且有些领导还反复强调了,“城市的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当响应国家的号召,上山下乡去参加农业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很快,有关部门,也跟着一起发表了,“城市卫生部门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全国要掀起文化下乡的热潮”……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泓阳市的领导班子根据上级的指示,于65年10月的中旬,就初步的做下了一个决定。

要求泓阳市城市户口的这一百多万人里头,每家每户,必须派出两个名额。响应上头的指示和国家建设的号召。

高江源这个人是最开始,知道这个消息的那一批。

每户家庭都得出两个。而且还是那种没工作的。

高江源把这个事儿在自己脑海当中转了一圈之后,像是明白了什么。

对于自己的对象陈媛媛,高江源觉得有自己在,应该没有人在这上头打她的主意。

她家里头现在就只剩下她一个人了。她现在有正式工作。

不符合这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要求。

高江源虽然是这样想,但是他不知道为何还是对这个事儿,有点不放心。

到了11月初的时候,泓阳市便正式出台了相关规定。

这年头,工作才是自己安家立身的根本。

没有工作,那就没有粮食关系。没有粮食关系,这个救命的粮食从哪里来?

如果家里头的人,没有人应这个“上山下乡”的事儿,家里头那些有正式工作的,那都是得丢工作的。

这可是极其要命的事儿。

所有人在一番权衡之后,就知道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必须跟着上头的人走。

家里头该派孩子出去。

不过,家里头的孩子多的十七八个,少的也有五六个,该派谁出去?

这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一个要命的问题。

都是在自己父母身边长大的乖宝。就算是处于叛逆期,也没有蠢人会想着离家出走。

离自己的父母远远的。

况且,这一离开,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都是十几岁的,最多二十来岁的,遇上这样的事儿,他们心里头怎么不会害怕呢?

所以,为了这个到底要派谁出去的事儿,平日里头玩的比较好的那些兄弟姊妹们,这个时候也不顾及自己血溶于水的亲情了。

一个个的,差不多都豁出命来,想要让自己不担着这个事儿。

但是有些责任感,责任心都比较强,把自己的弟弟妹妹从小都带到大的大哥大姐,这个时候就勇敢的站了出来。

当然,有些人比较倒霉,处于兄弟姐妹当中不上不下的位置,从小就习惯了被自己的父母忽略,但是,到了这样关键的时候,却被自己的父母挑了出来。登上了那名单当中。

总之,这个11月,对于某些人来说,那是颜色比较灰暗的一天。

就连陈媛媛现在暂住的那个家——丁大妮家,她家最近一段时间里头,都没了往日的欢声笑语,没有激情洋溢的高亢的背书声了。

“奶奶,凭什么由我去?我现在都17岁了,都要嫁人了!这家里头没有工作的又不止我一个!”

丁大妮自从在家里都宣布了,这个“上山下乡”的名单里头,有王炼钢和王炼铜了之后,陈媛媛现在天天都能听到这样的吵闹声。

王炼钢经过这将近一年的时间的锻炼。嗓门子是越来越大了。

陈媛媛听着,有时候都感觉,她这说话的声音像是在打雷。

别看王炼钢这会儿说话的时候是气势汹汹的,实际上她心里头感觉可委屈了。

就连脾气特别耿直,想问题都是一根筋的王炼铜,这会儿心里头也感觉到委屈。

她就不明白了。

为什么在这个家里头,一遇上了好事了就没她。一遇上了什么坏事,样样都有她。

她怎么就这样倒霉呢?

她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一个奶奶?

偏心都偏到胳肢窝窝里头了。

就这么一个偏心奶奶,她要不是看到自己实在是打不过那个手劲特别大的爸,她早就对自家的奶奶上手了。

“奶奶,你能不能告诉我,这名单上头凭什么是我和大姐?”

“我不去,我反正不去!家里头又不止我们,弟弟们跟我们一样都没工作,他们就不能去吗?”

“是啊,奶奶,不管怎么样,你都不能只欺负我们啊?爸爸妈妈这一辈子虽然只有我们五姊妹,可是不管怎么说,我们五姊妹都是他们的亲生骨肉。这两个名额,我们五姊妹当中出一个,他们五兄弟当中也可以出一个呀!”

王炼钢说这话的时候,丁大妮的三儿子的媳妇儿钱三妮,心里头高兴极了。

对的对的。

你们两房争你们的!

可不要想到我们家!

钱三妮这辈子就生了两儿两女。年纪都小着呢。

最大的那一个,今年也才20岁。

最小的那一个,也才将将15。

她才不想摊上这样的倒霉事儿。

自己的儿女如果上山下乡了,她这心啊,估计天天都得担忧着。

他们到那边吃的好不好?

穿的暖不暖和?

都是受了苦,遭了罪?

她这心里头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儿女,在将来的某一天,远在千里之外,她这心肝脾肺肾,就但是被别人挖的疼。

丁大妮这个时候才不管自己的大孙女和三孙女,嘴里头说的是什么?

前一段时间,虽然自家的孙女孙子,都跟着那些神气的不得了的红卫兵混,可是,丁大妮觉得,大孙女和三孙女再过那么一年,那就要嫁到别人家去了。

这嫁到别人家去的人,就是别家的人。

别人家的人,她此时不用用,她应该等到什么时候用啊?

把这两个终究是外人的人顶出去,并不损害整个家里头的利益。

对此,人脑快成精的丁大妮,把这样的利害关系给看的清清楚楚。

家里头不管怎么说,男人多才好。男人多,外头的人才不敢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