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大国风华 > 第一百九十六章 你听过我们杂志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九十六章 你听过我们杂志吗?

“这个玩意得是很常见吧?我看你那些论文上有说国内感染率高的?”

赵亮亮连续喝了好几口热茶仿佛有了人气儿的说着回到沙发上,没想郑建国拿着双眼睛打量过又打量他,终是没有忍住语气上的打趣:“赵哥你什么时候有钱订阅《柳叶刀》了,这玩意一本4美元99美分,算成人民币都奔着7块5去了,这还是官方汇率——”

“官方汇率——”

赵亮亮喝掉杯子里的热水瞪着郑建国才想开口,没想到这货抢先开口道:“你这样喝水不好,水温太高对食道粘膜刺激很大,食道黏膜没有神经,所以再烫的东西你灌进去,最多到喉咙你就感觉不到热了,再次感觉到暖意就会是胃里,这是经过食道管降温后的感觉,以后不要这样喝了——”

“既然你郑重其事的说了,那我不应下就过分了,你先前的官方汇率不是指国内的事儿吧?”

将杯子放下,赵亮亮笑着说着的时候,一双眼睛里面闪过冷意的落在郑建国愕然脸上,也就知道自己是多心了:“好吧,哥哥向你道歉,我以为你在说国内的事儿。”

“我是想表达你不会吃饱了撑的看《柳叶刀》,这是谁给你说什么了?”

郑建国脸上露出无语的神情说过,他是没想到自己的无心之言能刺到这哥哥的内心深处,接着一想自己这么说就是在讽刺对方靠着给自己换外汇的差价生活,也就不等对方开口,继续道:“我感觉石油价格还会上涨一段时间,所以把黄金上的钱全部投进去了。”

“给我带话的是新来的徐秘,他说你的那位老对手破罐子破摔了,说你严重夸大了国内螺杆菌的感染率,这是有意在往国家的脸上抹黑,是置国家利益于个人利益之下的那一小撮——”

赵亮亮说着看了眼旁边的江路,后者飞快点头接上道:“当然没什么人理他,这不是说没人在乎他的话,而是如果这个时候对他进行处理,对你来说有些得不偿失,毕竟对你来说就有仗势欺人的嫌疑。”

“我要是在国内肯定踩翻他,但是在国外就算了,欢迎他用研究数据来说话。”

头一次听到旁人和自己提起那位孔教授,郑建国现在想起来还不禁有些闷闷的,只是正如江路所说,现在他要去和对方计较才是得不偿失,当然如果对方拿出研究数据的话就是另个说法了:“那个农少山没折腾了吧?”

“那他也得有拿的出手的研究项目再说了,我们还没吃饭,你这个地主之谊得尽一下心吧。”

赵亮亮眼瞅着郑建国没有招待的迹象,也就飞快说出了自己和江路还饿肚子的事实,郑建国也就只得到了锅里看看,回过头道:“还有剩了点米饭,要不我给你们炒个蛋炒饭凑合下,或者我请你们出去搓一顿?”

“搓一顿就算了,我要吃蛋炒饭。”

赵亮亮直接开口拒绝,说完后看着旁边的江路就笑:“未来的诺奖获得者炒的蛋炒饭,这也就是咱哥们面子大。”

“实际上我炒的蛋炒饭还是不错的,等着以后混不下去了就去开个饭馆也不错。”

郑建国耸了耸肩说着将锅里的米饭全部扣在盘子里,便见旁边赵亮亮到了面前开口道:“你这个话以后就别说了,现在国内好多学部委员都想让你回国,他们对你上次说的想法有些异议,大的强磁实验室建不了,但是基础性的研究也是可以小范围搞一下的——”

“那就等制取技术有了更新再考虑下了。”

想都没想的再次开口拒绝,郑建国对于赵亮亮也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现在的撕胶带不适合开展大规模研究,最主要的是我有别的想法,这个可以先放放——”

“你又有什么发现了?”

赵亮亮神情一愣脱口而出的问过,郑建国用铲子把米饭尽量打碎后开口道:“我感觉现在又有了科学大发现的迹象,你看最近十年出现的东西,计算机小型化,DNA和RNA的研究,太空探索的加速,四色问题证明,内视镜手术,CT,MRI等等。

人类不光拥有了去探索世界的利器,还拥有了探索我们自身的武器,这就是科学的发展目标,探索世界和探索自身,对于前者你可以认为是翱翔宇宙殖民火星,而对于自身的探索,你想活到一百岁吗?”

“这个——与翱翔宇宙殖民火星相比,我更希望能够活到一百岁。”

赵亮亮发现这货说的有大部分东西是他第一次听说的,当然这时的他还无法感受到郑建国所说的这些会带给世界什么变化,却能分辨郑建国给出的这两项中对于自己哪个更重要:“活到一百岁,我就可以参加共和国108岁的华诞。”

“嗯,那你希望我在物理学和医学上面哪个学的更好?”

米饭打碎后放在一旁拿出少见的铁锅架在煤气灶上,郑建国打开火后又冲着赵亮亮问过,后者想都没想的开口道:“医学,哥哥还指望到时候哪个零件不好使了让兄弟你给掌掌眼呢。”

“对,我也是这样想的,我想这个选择去问除了物理学以外的人,都会得到这个答案。”

郑建国将葱切好油放进锅里又摸出鸡蛋,自打上次和叶敏德在电话中敲定链式反应技术的重复试验后,他就开始调整自己原本的计划方向,毕竟现在他也算是有钱人了,而未来的生物技术发展到现在还没有迹象,也就是说这还属于一块未被人开发的空白沃土。

郑建国有钱,最起码他比那些研究者们要有钱的多,也知道未来的方向是在哪里,那么剩下的就是在求学阶段完成这些未来的布局,当然目前最重要的是快速通过2阶段的执照考试。

将放了培根和鸡蛋的蛋炒饭一扫而光,赵亮亮又喝了两杯咖啡才抬起屁股:“这次过来是告诉你大使馆春节有酒会,知道你在准备考试,到时候看看你的时间能不能抽出来,去不去记得都要给我留个言,你就别送了,外边风大雪大的,我们打车去机场了。”

“那好,我就不送你们了。”

郑建国将两人送出宿舍也就回了屋,拎起门后的袋子打开看看,发现都是些国内的杂志报刊,有些地方还被用剪刀剪掉了,自打范戴琳回了港岛后他的信就很少经大使馆转送了,而是由港岛那边转寄过来。

毕竟对于前者来说有公器私用的嫌疑,能少点麻烦也就会堵住旁人的嘴,很快一个消息映入郑建国的眼帘:“首都国际机场正式启用——”

脑海中闪过去年乘飞机来的画面,郑建国又想起赵亮亮这货那堪称小心眼的自尊心,自己无意中说了句官方汇率,他都能把自己代入到在国内兑换的美元上面,便感觉这个哥哥的内心还是很敏感的。

当然,赵亮亮能够直接当着面问出这个问题,郑建国感觉两人的关系好像又近了些,这种话都能直白的问出,那以后有什么话题说起来,也就不用去顾虑的太多了。

又翻了几份报纸和杂志,郑建国也就不约而同的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最让他惊讶的是在人们日报头版看到了《少年中国》,这就不能不说让他喜出望外了:“卷过旌旗重,待我拉开这张弓——”

与近乎大白话的《血染的风采》相比,《少年中国》的感情表白要复古的多,前者是早在大半个月前就登上了《解放报》,随后才由《人们日报》和《朝阳日报》跟进转载,倒是没想到这篇迟了半个月竟是直接发在了《人们日报》上。

“叮铃铃——”

刺耳的铃声将郑建国的注意力引走,他才想起自己回来还没去看应答机上有没有留言,便拿着报纸到了电话前接了:“你好。”

“嗨,是郑建国先生吗?”

一句略带鼻音的美式英语传来,郑建国首先反应过来自己不认识这货,飞快开口道:“你好,我是郑建国,你是哪位?”

“你好,郑建国先生,我是麻省理工出版社的瓦伦丁·列文——”

话筒中的语速有些慢,只是就在郑建国脑海中冒出麻省理工还有出版社的疑问时,声音继续说道:“很抱歉打扰到你,我所负责的杂志接到了几篇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论文,有编辑认为我们需要你来帮忙看看,不知你是否愿意成为我们杂志的审稿人?”

“幽门~螺杆菌,这个词很标准。”

郑建国这会儿已经是《柳叶刀》和《JAMA》的审稿人,如果不是这位列文同志说属于麻省理工出版社,他会认为是《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找上了门来。

因为作为医学顶级四大期刊中剩下还是在美利坚的,也就是这家《NEJM》了,只是显然这位并不是郑建国所想的那样:“你们的杂志叫什么?”

“哦,抱歉,我们的杂志叫《CeLL》。”

不知为何,瓦伦丁·列文的声音突然变得有些忐忑的说过,不等愣住的郑建国开口继续说了起来:“郑建国先生,我们杂志是不很出名,但是我们在致力于——”

“你是说C~E~L~L的Cell?”

手中的报纸也不看了,郑建国捏着手中的话筒尽量平稳着自己的声线打断对方说过,话筒中的瓦伦丁·列文不禁传来了好奇声:“是,是Cell,你听过我们杂志吗?”

“嗯,我听过~我听人说起过你们的《Cell》!”

郑建国咕咚咽了口唾沫,他说的听过自然不是这辈子听过,而是在遥远的记忆深处,那时的《Cell》已不是列文口中的小杂志社,而是与《nature》以及《Science》并列为世界三大顶级权威期刊的时候,当然这辈子还是第一次听到:“你好,那个,列文先生,我接受你的邀请,很高兴能成为《CeLL》的审稿人!”

“啊,谢谢,谢谢你,郑先生,我叫瓦伦丁·列文,即是《Cell》的负责人,也是《Cell》的创始人——”

瓦伦丁·列文显然听出了郑建国把他的名给忘了,也就把自己的全名再说过后又加上了自己的身份,却是没想到郑建国已经呆了:“瓦伦丁,是你创建了《Cell》?哦,我真是太荣幸了,能够见到《Cell》的老板——”

“不不不,郑先生,我不是《Cell》的老板,《Cell》所有权是麻省理工出版社的,我,我只是个负责人和创刊人,我会让人把论文送到你手上的,欢迎你成为我们的审稿人——”

瓦伦丁·列文抬高的嗓门中泛出的是抑制不住的愉悦,只是再聊了几句后挂上电话的郑建国,同样是两眼发亮面现兴奋之色,他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说是电子计算机,倒不如说是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下催生出的分子生物学。

然而在电子计算机还没出现技术大发展的这会儿,郑建国已经调整了自己未来的主攻方向,那就是涉及到人体自身探索的生物科学,而经过这年把对生物实验室的了解,他深知这是一门烧钱的工程。

还没发现血管扩张因子的Furchgott实验室,已经为了找出这个看不到却实实在在的玩意烧了25年的钱,这25年里面十来人的小组就像愚公那样执着的在挖着这个宝库。

不去说这些年的时间里面用了多少钱的试验材料费,单是这群人的薪资待遇就已经高达上千万英镑,而这也是让郑家国把资金扔进石油合约的唯一原因,因为他给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条真正的金光大道——用钱铺出来的。

不出意外,郑建国年底将会获得足以支撑他这个工程研究的海量资金,凭借这些钱可以保证他从已经瞄准还未出现的HIV入手,利用PCR技术做为切入点顺利转行到生物科学领域。

然而,这还不足以让郑建国搭建起自己的生物科学帝国,就如同之前的螺杆菌和石墨烯那样,上辈子作为一家乡镇医院急诊科主任的他,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直白点说就是我知道这项技术(发现)在未来会有用,但是现在我不知道它们出现没出现,甚至是有谁在研究这些东西都不知道,这也是郑建国规划中的生物科学帝国最根本的缺陷。

当然,作为拥有几十年记忆的郑建国也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去检索这些相关信息和资料,网点的出现便是为了这个在做准备,因为这种事只能放在国内做。

却是没有想到《Cell》的创始人能找上门来,这就是意外之喜了,有什么地方能比期刊报道上更快的接触到生物领域的前沿发展?

当然是在《Cell》的编辑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