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临朐、营丘两县差吏、里正等都被揍了个鼻青脸肿,甚至腿断胳膊折,谁干的,不知道,因为什么,也不知道,总之,只要出了县城就有挨揍的危险。
谁都不傻,一次两次不知道,挨揍多了自然反应过来了,这是老百姓在对抗租赋,针对这种情况,两县县衙都采取了相同的措施,各自集合了县兵,以百人为一队到乡间催缴租赋。
可是百人依然不管用,而且这次被揍的有点儿狠,一百多人全被打断了腿,这下两个县衙可不干了,一面派人急报郡城,一面派人打探究竟是何人所为。
郑虔符收到禀报很挠头,现在各地就没有消停的地方,别说抗租,逃卒都屡禁不止,圣上都没辙,咱这地方官府能有什么办法。
营丘和临朐两县的情况还好,尚在可以忍受的范围,既然没伤人命,估计就不是土匪或者义军,应该是租赋太重,一些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的,这种情况也比较危险,如果逼迫太甚,随时都可能杀官造反。
因此,郑虔符给两个县令下了公文,妥善处理此事,要善待百姓,如果出了事,则严惩不贷。
两个县令收到公文心里暗骂郑虔符,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租赋任务要完成,还不能出事,哪那么容易的事儿?
赵才和手下商议一番后,在县城贴出告示,要求境内百姓一个月之内主动到县城缴纳租赋,过期不来者视为抗租,主动前来的则免除本次的战争捐。
这个告示一贴出,很多老百姓挑着担子或者推着鹿车到县城去交租,能少交一些他们已经心满意足,却不知这根本就是赵才的骗人伎俩,此次朝廷根本没加派战争捐,但老百姓却被蒙在鼓里,见有便宜可占,便匆匆去县城缴纳租赋,唯恐错过好机会。
萧正和杨文昌等人商议一番,派士兵护送二十万斤粮食去临朐县城,半路被李三娃率人‘劫’走了差不多一半。
赵才对黑松山也来主动缴纳租赋颇感意外,虽然缴纳的比要求的少了差不多有两成,可终归是来了,而且他也听说了,黑松山一带确实屡受劫掠,因此,心里还算满意。
赵才这一开头不要紧,营丘县令也有样学样,随后北海等地也纷纷效仿。
郑虔符听到消息后,知道其中的猫腻,不过却很理解赵才的做法,这样平安无事最好不过,因此,不但没追究,反而还下了公文表彰赵才治下有方。
夏收完成接着就是夏种,老百姓一般称为“双夏”,是劳动最密集最紧张最辛苦的时间段,要在炎热的天气里抢收抢种,所以,更多人都称为“双抢”。
因为此次幸运的少缴纳了租赋,老百姓都很感激暗中帮忙的好汉们,可是却不知道这些好汉来自何方,只希望下一次缴纳租赋的时候再次站出来帮帮他们。
夏种刚刚结束,牛秀结束了北地之旅,此次带回来一百多匹马,其中母马七十多匹,种马二十匹。为了不引人注意,牛秀先是到了龙条山,然后才返回新柳寨,马匹则让李三娃分批送回来。
萧正很清楚牛秀走的时候带了多少钱,所以很奇怪他怎么带回这么多马。
牛秀虽然一脸沧桑,但明显心情不错,没有了以前那种郁积的感觉,萧正知道他可能解开了心结,心里很是高兴。
“出了齐郡后,我们去了平原郡,然后过河间,最后在上谷郡买的马,咱带的钱不够,不过我们沿途做了几波买卖。”
“做买卖?”萧正一脸哭笑不得,“牛大哥,你开玩笑的吧,你会干那营生?”
牛秀横了萧正一眼,“我以前是有点儿像娘们儿了,但那都过去了,你还总小瞧人不成!”
杨文昌等人也一脸笑意,牛秀脸色微红怒视萧正。
萧正摇摇头,道:“不是小瞧人,牛大哥是性情中人,有情有义,小弟一直都很敬佩。只是你这突然间的变化,小弟有些奇怪罢了。”
“唉,有什么可奇怪的!”牛秀叹了口气,“你出去走走就知道了,北面就没好地方,河间有格谦,有窦建德,清河有高士达,博陵有魏刀儿,上谷有王须拔、王子英......唉,老百姓那个惨,就别提了!”
“是啊,其实小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牛大哥,杨师兄,不知道你们发现没,今年年初以来,各路义军比以前都有了明显的变化,首先,他们敢于攻占郡县,其次,敢于打出名号,像唐弼甚至举李弘为天子。”
“究其原因,就是圣上手中掌握的力量越来越弱了,两次东征折损府兵、民夫超过一百五十万,不但损失巨大,而且民怨沸腾,可以说,老百姓非常想换个皇上了。”
“而世家门阀向来藏匿人口,他们的损失反而不大,经过三次东征和杨玄感叛乱,已经和圣上离心离德,估计也想换个主子,所以都在背后若隐若现的支持一些义军。”
“小弟认为,大隋朝恐怕要重新洗牌了,之所以现在还需要圣上这个牌位,一来确实还有不少忠于朝廷忠于圣上的臣僚,比如张须陀、来护儿、樊子盖等等,二来恐怕是世家门阀之间还没达成协议,但是我想,大隋朝很快就会迎来一次大爆发!”
“而这次一旦爆发,可就不同以往了,朝廷将再无回天之力,不管过程和结果如何,最苦的还是老百姓啊!”
许仲林手捻须髯,不住颔首,“寨主所言极是,我们三个平日也探讨过此事,按说圣上已经注意到各地严峻的形势,也下旨大赦天下,又严令地方剿匪平叛,可是义军却越来越有做大的趋势。”
“个中缘由也不外寨主所说的几点,恐怕圣上对朝廷、对世家的掌控已经很弱啦!”
见众人都面带严肃,气氛也有些沉闷,萧正笑着摆了摆手,“咱们能力有限,就不为圣上分忧了,先管好咱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吧。”
随后,众人在黑松山选了一个小山坳作为养马场,把经验最丰富的马夫派了过去,萧正则亲自到各个作坊视察。
虽然萧正不是理工科出身,可这并不妨碍他从后世的角度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诸如简易吊车之类的确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养殖场,萧正首次提出了饲料的概念,根据禽畜的不同生长期、不同季节,饲料里面粮食、野菜、麦麸等原料的比例也应该有所调整,这需要在实践中逐渐摸索,萧正安排养殖场的负责人要一一记录,总结出饲料的最佳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