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即鹿 > 第十九章 论语赠蒲茂 肩舆循守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十九章 论语赠蒲茂 肩舆循守卒

唐艾的来书,由魏述接住,呈给莘迩。

莘迩没有立即打开观看,而是吩咐左右,说道:“取水来。”温言问这传信之吏,说道,“路上可有饮食?”

那吏嗓音嘶哑,回答说道:“下吏从襄武潜出时,随身带了些干粮,不过早在前日就已吃完,这两天都是靠的路上摘的野果、拔的野草充饥。”

莘迩便又令左右拿来胡饼、酪浆等。

不多时,水、胡饼、酪浆拿到,摆到了这吏身前。

这吏迟疑,抬眼看莘迩。

莘迩温和笑道:“你先吃,吃饱了,我有话问你。”

此个吏员,莘迩是见过的,知他是唐艾州府的得力一吏。

听了莘迩此话,这吏亦着实饿坏,就大起胆子,取胡饼来食。

初时他还记得在莘迩面前保持下吏该有的礼仪,几口下肚,不料越发勾起了饥火,只觉腹中空虚,皮肤都是发痒,再也顾不得什么礼节了,狼吞虎咽起来。

吃的噎住,提酪浆在另个手,大口大口地灌下。

足足一气吃了三张胡饼,喝了一大囊酪浆。

这吏才算是精气稍复。

他再次下拜,感恩戴德,说道:“下吏多谢明公赐饭食。”

莘迩叫他坐下,转入正题,问道:“你是怎么从襄武出来的?只你一人出城的么?”

这吏拘谨地坐在胡坐上,两腿并拢,双手放在膝上。

他的这个坐姿,竟是让莘迩想起了他前世见过的小学生。

听这吏回答说道:“下吏是於五天前夜间,自襄武西城墙上,悄悄地坐吊篮下的城,——秦虏主要围的是城东、城南两面,城西的秦虏最少,是以下吏由此出城;并非是仅有下吏一人出城,除下吏外,还有两人,皆是唐使君特为下吏选出来的勇壮之士。

“下到城外后,下吏等摸黑避开了城西秦军的巡逻,转而南下,却在城西南,被秦虏的游骑发现。秦虏游骑追下吏等不舍,伴从下吏出来的二君,为掩护下吏脱身,乃相继战死。”

话到此处,这吏语音哽咽,掉出了眼泪。

不过,他很快就把情绪平复下来,接着说道:“下吏脱身之后,便一路南下,日夜不停,总算是在今晚,晋见到了明公,不负唐使君之所托了。”

路上的经历,这吏一句带过,半点也无多说,但莘迩可以想象得出,他这一句“日夜不停”,简简单单的四个字里边,到底包含了多少的艰辛、劳苦,还有危险。

“你辛苦了!”

多的也不必说,亦是简单的一句话,然莘迩话语中的抚慰、赞赏之意,这吏却如莘迩能想象得出他路上的苦累一样,也完全听了出来。

这吏说道:“唐使君将此等重任付与下吏,下吏唯肝脑涂地,一定办好!”

莘迩点了点头,说道:“你说你是五天前出的襄武县城?”

“是。”

莘迩说道:“你出城时,襄武战况如何了?”

“回禀明公,下吏出城时,襄武战事正酣。”

莘迩问道:“蒲茂是何时开始攻的城?他怎么攻的?城中士气民心的情形如何?你给我讲讲。”

“是。”这吏应了声诺,说道,“蒲茂兵到襄武县城外后,先是筑营,筑营罢了,头天他没有攻城,而是尽起三军,列阵东、南,耀武扬威,同时,他给唐使君致了封信。”

莘迩笑道:“必是劝降信了?”

这吏鄙夷说道:“下吏虽然微末,然亦早有听闻,说这秦主蒲茂动辄就给敌将在咸阳置办宅院,对外言称,说是等这个敌将降他之后,供其居住。这一套招揽人心的手段,着实自大,并且无趣!他居然还洋洋得意,真是让人莫名其妙。

“在给唐使君的信中,蒲虏便写道,‘已在咸阳为君备宅院一所,候君玉趾迁居’,云云。”

莘迩笑道:“蒲茂给我在咸阳亦备了宅院一所的!”顾问左右的麴令孙等人,说道,“只是不知,蒲茂给我备的宅院,与他给千里备的宅院是否相邻?若是相邻,我俩朝夕可见,倒也是美事一桩。”

麴令孙等知他是在说笑,俱皆凑趣而笑。

莘迩问那吏,说道:“蒲茂信中还写什么了?”

尽管襄武上下皆知唐艾是莘迩的心腹,对莘迩的忠诚是无可置疑的,然到底当下是强敌围城,军心士气的稳定最为重要,为防微杜渐,以免或许会有人起疑,或者借机造谣,故是唐艾在收到蒲茂的信后,於当时就把之公之於众了,因此这吏知蒲茂全信的内容。

这吏答道:“蒲虏又在信中吓唬我军,说他‘北灭慕容、东破贺浑,今挟十余州之师,来攻我一陇,胜负不言自明’,云云;又在信中对唐使君说,久慕唐使君之名,非常敬重唐使君,希望唐使君能‘与他一起,一统海内,成就大业’,云云。

“等等就是这些内容吧,总之不外乎威胁与招揽共用。”

莘迩听了,心道:“一手甜枣,一手大棒,了无新意,不过如此。”问这吏,说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千里宜当回信,可有回信?”

这吏答道:“唐使君没有回信,不过回送了一件礼物给蒲虏。”

“什么礼物?”

这吏答道:“一卷《论语》。”

莘迩闻言,顿觉纳闷,刚才觉得蒲茂给唐艾的信无有新意,这却转眼就听到唐艾回赠蒲茂了一卷论语,这倒是极有新意了,却只是,回赠论语是何意也?思之不得,便问这吏,说道:“千里送《论语》一卷给蒲茂,是什么意思?”

这吏却也不知唐艾此是何意,回答说道:“唐使君送了《论语》给蒲虏后,下吏等私下猜测,皆以为,这也许是唐使君在斥蒲虏实为胡夷,其虽自诩仁义,无非沐猴而冠之意?”

莘迩想了想,失笑说道:“若是此意,千里此举未免促狭。”

却实际上,唐艾不是这个意思。

送蒲茂一卷《论语》,只是唐艾既懒得回信蒲茂,又懒得费心想该回赠个什么东西与之,故而随手便拿了案上在读的《论语》一卷,叫送去给蒲茂了。

且亦不必多提。

莘迩继续问这吏,说道:“具体的攻守战况,你且说来我听。”

这吏恭敬应是,便顺着刚才的话,往下说道:“蒲茂耀兵、致信过后,乃於翌日对我襄武县城展开进攻。下吏适才已向明公禀过,蒲茂主攻的是我襄武城东、城南两面。他把攻城的秦虏分作了三部,自早至夜,攻城不息。

“唐使君把城中守卒亦对应地分成了三部,并抽选了五百精卒作为预备队;唐使君又从城中百姓中,征选了数千丁壮,轮流助战。唐使君和麴太守亲自临城指挥。

“激战两日,城东的护城河被填平数段。下吏从襄武出来的前一天,城南的护城河也被秦虏填平了几段。秦虏於是在下吏出城的当日,趁势发起了一次大的猛攻。

“秦虏是上午开始的攻势,下吏时在城头,从侍唐使君,遥观攻城之虏,东、南两面,旗帜蔽日,奔骑川流,步骑合计只怕不下两万余众;攻城秦虏后头,复有数万秦虏列阵备攻。

“唐使君披鹤氅,持羽扇,乘肩舆而登城楼,坐之观敌军容,见蒲茂的旗帜在城东,即令预备队五百精卒候於东城墙的藏兵洞内。

“秦虏自上午到中午,攻之不歇,攻势最猛的时候,城楼上的瓦片为之震动。中午日头毒,唐使君触手亲兵铠甲,觉甲热之后,乃命藏兵洞内的精卒袭出。秦虏猝不及防,其攻我东城之部被我精卒冲散;城上矢石大发,并抛火油,杀伤秦虏甚众,斩获其曲军侯以上四人。

“秦虏的锐气一下被打断,勉强又攻了一个多时辰,未到傍晚,蒲虏就鸣金收兵了。”

这个吏员是个质朴之人,非是文采之士,一番本该是激烈精彩的攻防之战,从他的口中道出,却简直可用“朴实无华”形容。

不过此战的整体经过,他倒是讲清楚了。

听到唐艾选择中午发动反攻,莘迩赞许心道:“换了是我,也会选择中午。不止是因为中午日头毒,且更是因为攻城的敌军攻了半天城,该到饭时了,亦必俱皆饥渴,於此时攻之,正当其时!”

那吏继续说道:“这天打赢一场,晚上,唐使君便召下吏,与下吏说,‘今挫秦虏之锐,是最适合悄然出城的机会’,下吏遂就在这天深夜,下城而出,来给明公送信。”

“这的确是最好的出城机会。城中军心、民心如何?”

那吏答道:“凡偶得战间歇息之时,或战况激烈之际,唐使君都会携夫人一道,鹤氅羽扇,乘坐肩舆,缘城墙而行,从容循抚守卒、民夫,有时候还会在城楼上弹琴奏乐。唐使君这般镇定,城中的军心、民心都十分安稳。”

尽管还是“朴实无华”的言语,这番描述,却让莘迩及旁边倾听的麴令孙等,无不油然升起神往之情,都不禁遥想当那敌我鏖战的时候,唐艾坐肩舆,鹤氅飘飘,羽扇轻挥,而巡行其间,抚视兵卒,谈笑风生,乃至迎冒敌人箭矢,在城楼悠然抚琴的风采,会是何等的卓异。

“若我在城中,守将如此,纵敌千万,何惧之有?”麴令孙心中这样想道。

莘迩叹了口气。

乞大力也是佩服唐艾的胆气,心中正在暗赞:“唐使君的这份胆勇,差不多可和我比了!”听见莘迩叹息之声,问道,“明公,唐使君当真不愧明公屡对他做出的人杰之誉!有唐使君守襄武,襄武定能万无一失了,明公却缘何叹息?”

“我叹气,不是担心襄武;我叹气,是愧我不及千里风姿矣!”

乞大力熟练地溜须拍马,正色说道:“唐使君固然人杰不错,然明公是人中之龙,要论风姿,小人看来,还是明公胜过一筹!”

莘迩一笑置之。

襄武的情况大体了解过。

别的也就罢了,对於守城来讲,军心、民心是最为重要的,——想那孤城被围,天天打仗不说,而且每天都面临一旦城陷,可能就会丧命的危险,作战的强度、心理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说身在城中的守卒,他们时时刻刻都是处在紧绷的、临界线上的,这个时候,最关键的就是主将要能把军心、民心稳住,不能怕,不能慌,更不能乱,目前看来,唐艾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至少暂时来讲,襄武应该还没有失陷的风险。

莘迩就不再多问,拆开了唐艾的来书。

展开观阅。

书中写道:“蒲茂分兵两路,其亲率主力攻襄武,以慕容瞻引鲜卑兵等攻南安郡。慕容瞻督战甚酷,中陶两日而陷,王舒望负伤撤回獂道。郭道庆固守獂道,瞻数攻不下,绕獂道而西,往攻首阳。首阳料难久守。襄武虽将四面环敌,艾在,公勿忧也。”

莘迩看完,暂时没有说什么,举目看向送信来的那吏,说道:“既然千里的信你已经送到我这里来了,你就不要再回襄武了。我的回书,我会另外遣人送去给千里。”

这吏说道:“明公,下吏愚见,回书仍由下吏带回,似较为宜。”

“为何?”

这吏答道:“一则,下吏原路返回,熟悉道路;二来,襄武外头敌情,下吏也熟悉;三者,城中守军将士亦皆识下吏,只要下吏到得城下,城上立刻就会放下垂篮,明公若是换个旁人去,这中间或许会有些耽搁。因此三个缘故,故是下吏愚见,回书仍由下吏带回为妥。”

看着这吏小学生似的坐姿,想想他方才无有文采的言辞,此时再听着他甘愿冒险,再次穿过数万秦军的营垒,折回襄武县城的话语,莘迩感叹说道:“卿者,义士也。”

认为此吏说的三点很有道理,便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这吏路上没有怎么睡觉,这会儿吃饱了,困意随之而来,看他眼皮子直打架,一副强撑的样子,莘迩温言说道:“你且先休息,等我给千里的回书写好,你再还襄武。”

这吏应诺。

莘迩命乞大力带这吏下去,叫乞大力务要好生安置。

等乞大力带这吏离开,莘迩令道:“召赵兴、高延曹、罗荡、秃发勃野、李亮、薛猛、朱延祖诸将来议事,把张太守也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