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姓朱的皇室,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皇帝,有炼丹的,有修仙的,有做手工的,有斗蟋蟀的,有吃小药丸的,有建动物园的,有吃屎装疯魔的,有自挂东南枝的。
当然,这些或真或假的事情能流传的这么详细,跟两件事情分不开,一是文人势力大,小说话本这个文学形式兴起,而是明朝的继任者为了急匆匆给自己戴一个正统的帽子,史书里那是什么都些。
作为两度建国,加起来有二三百年国祚的族群,女真人的手段可挺高明,管理文人的手段比明朝高多了,当那些软骨头文人们兴冲冲给自己换个主子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自由发言的权利被剥夺了,只剩下了歌功颂德的功能。
当然,这也是考据训诂之学在清朝昌盛的原因,不能自由创作,那我们去考据总行了吧。
虽然在莽荒,大金、大清这两个国家并不讨好,两个国家虽然结盟,但辽宋两家在对待这件事情上是一致的,再加上一个明朝、一个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把女真人挤压的很难受。
再加上莽荒是各国都有,百家并起,人才的虹吸效应是很强大的,新生代士子投奔汉唐的如过江之鲫,拦都拦不过来,除了宋明的士人地位高,能抗衡一二以外,剩下的国家在四大皇朝面前想招揽人才?还是做梦比较容易。
从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到陈梦雷、张廷玉、纪昀刘墉再到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没了这些文臣武将,金和清的地盘,已经和西夏、大理、回纥差不多了,还不如匈奴、鲜卑这些国家。
倒是有一桩好笑,这些士人歌颂的三代夏商周虽然也在莽荒有根据地,并没都挤到蛮荒去,但夏商周却没有多少文人去投奔。
追溯下来,不过是因为他们在三代之时,不过是闾左黔首,贵族老爷们可不会高看他们一眼;反而是被人唾骂的秦、隋,因为政治开明的缘故,有不少人过去碰碰运气。
而明朝皇室第二点被人所铭记的,就是他们的起名了。
每一个明朝宗室,只能决定名字的半个字,因为剩下的朱元璋都给定好了。
姓朱,第二个字由朱元璋排的字辈来决定,第三个字必须涉及到五行,用金木水火土做偏旁部首。
当明朝在莽荒重新建立起来之后,朱元璋又第二个字续了不少,所以他们的名字非常好认,也非常容易重名——像朱衷言这种偏远的还好,比较近枝的,那就得严格按照家谱来起名字——金木水火土做偏旁的,才有多少个字吗!
而看到的这位白泽看到的这位朱翊针,就很明显的体现了明朝宗室的特点,而且辈分还不低。
明朝人数最多的,就是燕王那一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在某些世界,到了朱三太子朱慈烺这一辈就没了,而在洪荒世界,宗室们有大把的时间用来生孩子,因为基数大,所以燕王这一支的数量一枝独秀,远超其他旁系。
朱翊针,正是这一支,而且是朱棣的八十孙,跟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一辈,看得出来是新生出来的,抢不到好字,只能用个“针”。
但并不代表这个人好惹,尤其是在夷人理亏,要拿人家做肥羊,碰瓷讹诈的情况下。
在盘古苗裔的体系里,如果刨去那些强者,剩下的这些人之间也是分等级的,而人道正统、诸子百家,和玄门、佛门、巫教、神族一样,都处于第一等。
那蛮夷戎狄四支,不肯归化的遗民、盘古苗裔在诸天万界招安的后代,无疑是最后一等。
蛮人专修体魄,寿命长,战斗力强,但是颟顸迟钝,没有其他人的帮助永远走不出诸天万界;狄人专修精神,虽然有穿梭之能,寿命也过得去,但是战斗力孱弱。
夷人专修能量,战斗力也强,也能开眼看世界,但是寿命短,很难出强者。戎人就更甭提了,都是看着就不是人,跟妖族也攀不上关系的一批人——比如有几支幸运的狼人部落,在莽荒就被称之为犬戎,这个名字很招仇恨,所以只有蠢萌的狼人会接受。
在白泽的吃瓜看戏中,朱翊针已经被夷人们搅动了真火,气的三魂翻腾,七窍生烟,已经拉开架势开干了。
在莽荒,任何一个国度,都离不开三教九流的支持,明朝皇室在儒家,有理学、心学两大学派支持;在道门,跟太和道、全真道、正一道的关系都不错;在魔门,也有天邪魔宗跟明朝互为表里——庆寿寺的姚广孝,就是天邪魔宗的宗主。
朱翊针作为皇室子弟,想要插手权柄虽然办不到,但选一个大门派修行,还是可以的。
他拜的心学泰州学派,讲究身体力行,游历四方,所以才来到了穹荒这个鸟地方,而且腰间的佩剑也不是摆设,他跟泰州学派第三代掌门、中州大侠何心隐有师徒之谊,武力值很高。
在儒家末期,王阳明开创心学之后,那可真是百花齐放,泰州学派,就是一类,尤其是何心隐,以孔子为仪范,游走四方,帮助和矫正施政者,有教无类,学生很多,朱翊针就是沾了这个光。
这一脉不讲吟诗作赋,不看风花雪月,唯修行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哪怕不当官,也能自己养活自己,而且碰上恶人,要倒霉的是恶人。
就跟孔子似的,身高九尺,力大无穷,虽然平时有子路护法,但并不意味着他老人家就真的不能砍人了。
只是对面的夷人也不是善茬,朱翊针虽然有浩然正气护体,有明朝宗室的诸多法宝防身,夷人的能量攻击,比如什么天雷、地火、阴风伤不得他,但他也收拾不了这些夷人。
就在白泽打算站出来让他们罢斗的时候,那朱翊针逼急了,从精神中观想出一面宝镜来,这面镜子通彻阴阳,有沟通两界之能。
“大明宝镜!”